赫尔岑
【生卒】:1812~1870
【介绍】:
俄国革命活动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812年4月 18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大贵族家庭。深受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影响,立志为俄国的解放事业献身。在莫斯科大学求学期间(1829~1833)和Н.П.奥加辽夫等人组织政治小组,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毕业后,以“对社会极其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于1834、1841年两次被流放,先后达 8年之久。1842年回到莫斯科后,赫尔岑潜心研究G.W.F.黑格尔和L.A.费尔巴哈的哲学,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认为这是“革命的代数学”,是反对旧制度的“强大的冲击器”,著有《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1842~1843)、《自然研究通信》(1844~1845)等哲学著作。他还创作了许多揭露俄国农奴制黑暗的文学作品。如《谁之罪?》(1841~1846) 、《克鲁波夫医生》(1847)、《偷东西的喜鹊》(1847)。В.И.列宁称他是在俄国革命的准备上起了伟大作用的作家。他也撰写过一些评述俄国历史的论著,如《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与奥加辽夫合著的《12月14日和尼古拉皇帝》、《1825年俄国密谋事件》等。
由于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847年流亡国外,目睹了欧洲1848年革命。资产阶级对无产者的屠杀,使他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破灭。从1853年起,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北极星》(1855~1869)、《俄罗斯之声》(1856)和《钟声》(1857~1867)等报刊,号召人们为反对农奴制度而斗争。但是,他提出“俄国社会主义”,错误地把“农民村社”看作向社会主义生产过渡的形式,把农民当作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以为只要让农民获得土地和自由,俄国就能够避免资本主义并走向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成为民粹派的指导思想之一。他曾一度相信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没有看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掠夺性。19世纪60年代,他克服了自由主义的动摇和倒退,坚定地站到革命民主主义者方面,协助建立“土地和自由社”,支持波兰1863年起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派,受到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欢迎和支持。晚年侨居日内瓦,关心第一国际的活动,寄希望于劳工世界,出版自传体作品《往事与随想》(1852~1868)。1869年在《致老同志书》中阐述了他对革命代价的新见解。1870年2月2日,在巴黎病逝,葬在尼斯墓地。死后出版《论文和书信全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