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中国单独对日作战计有四年半时间。到1941年12月 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中日之间的战争,始演变为太平洋战争。中国乃与美、英并肩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投降为止。
抗战前的中日状况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工业发展,需在海外寻求原料和市场,日本政府鉴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激烈争夺,于是决定以“大陆政策”为它的国策,向亚洲大陆发展。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发生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又在淞沪和长城进行武装侵略,复在华北制造“特殊化”。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严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呼吁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领导或协助一部分东北爱国军队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游击战争。但是,国民党当局对日本的侵略却采取不抵抗政策,继续“围剿”中国工农红军,镇压和破坏人民的抗日运动,从而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日本在侵占东北四省及把侵略势力伸入华北后,终于在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时,中日两国国力对比悬殊。日本是帝国主义的五大强国之一,轻重工业均相当发达。1937年工业总产值达五十五亿多美元,年产钢五百八十万吨。日本政府大量增加直接军费,是年即达十三亿六千万日元,占其国家当年总预算的百分之四十九。其陆海军在质量与装备上,均占绝对优势。陆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总兵力约二十五万人;陆海军航空兵共有九十一个中队,二千六百余架飞机;海军共有四个舰队,二百艘大型舰艇,总计七十七万吨。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工业落后,生产力薄弱。1937年工业总产值约为十三亿美元,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年产钢仅四万吨。军需工业落后,重武器多不能自造,装备陈旧。陆军兵力虽有一百八十三个师,计二百零二万九千余人,实际能用于战场者仅八十个师,不到一百万人;海军舰艇五十七艘,总计五万九千吨;空军仅有战斗机三百零五架。中国依靠的是军队及民众的高昂士气,以血肉之躯,与侵华日军拼斗。
国共合作抗日御侮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本华北驻屯军于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驻地宛平城搜索。中国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于是日军在 8日拂晓向宛平城射击,中国守军奋起抗击。史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日,正值国共两党商谈团结抗日之时,中共中央即于 8日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军的新进攻。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电令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应以不屈服、不扩大的方针,就地抵抗。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的境界”,“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抗战到底”(见彩图)。
8月13日,日军突然向上海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淞沪抗战遂告爆发。次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5日,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分为五个战区,并将大批主力部队调往上海方面。25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改编后,立即开赴华北、华中敌后作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结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国民党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一些反动条例,召开国防会议,研讨抗日方针大计。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并决定成立国民参政会,聘请毛泽东等七人为中共方面的参政员。在此前后,国民党的军事政治机构也作了某些调整,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聘任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等等。全国呈现出一派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新气象。淞沪会战时中国军队增援迎战日军
由陕西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
中国海军在江阴要塞附近击落日军飞机
国民党的这些进步表现,得到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和支持。但国民党主张的政府与军队抗战的路线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它不同于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 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必须发动全民参加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1938年5月,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讲演,科学地论证了抗战必然持久,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并提出了如何坚持持久战及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团结了全国人民,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
抗战初期,国民党对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国民党可使用于第一线的兵力约一百万,全部投入正面战场,确保了重要阵地与地区,消耗疲惫日军有限之兵力,粉碎其“速战速决”战略,从而迫日军于平津、津浦、平绥、平汉、太原等地会战,并且强使日军增兵上海,日军被迫从由北向南的作战改为自东向西,乃有四个月的京沪会战,三个月又二十五天的徐州会战,四个月又二十三天的武汉会战。在一系列会战中,广大爱国官兵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两将军,奋不顾身,首先为国捐躯;营长姚子青率全营战士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琪率部血战五昼夜后壮烈牺牲;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坚守滕县,城陷时血刃数敌壮烈殉国,等等。他们英勇抗战的精神不断地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开展敌后抗战。1937年 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晋北平型关首战告捷(见平型关战斗),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利。一二〇师团政委朱昆吉在河间齐会战斗中三次负伤不下火线,最后身中六弹壮烈殉国。一二九师第三营营长赵崇德率部夜袭阳明堡机场,一举焚毁敌机二十四架,有力地配合了太原保卫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并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对日军之攻势,采取战略防御的方针,在作有限度的抵抗消耗疲惫日军之后转移后撤。在一年又四个月的时间内,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主要城市。蹂躏了东半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尽管这样,中国军队的初期抗战,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抗战打破了日军挟其优势军备,行连续不断之攻击,迅速歼灭中国野战军,夺取战略要地,迫中国屈服的企图,宣告了日本“速战速决”政策的破产,粉碎了它“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的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人兵力,消耗敌人战力,从而达到阻止敌人前进及建设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
八路军一一五师向晋察冀边区挺进
战略相持阶段的开始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以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由于战线延长、兵力分散、预备兵源枯竭,以及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被迫改变侵华的方针和策略。在政治上,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企图引诱国民政府降日反共,从而达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占领区资财,建立所谓“长期自给体制”,以克服财经困难,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在军事上,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对侵华兵力部署进行调整,在南京成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侵华日军(不含关东军)。为了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继续向正面战场发动了南昌、随枣、长沙(两次)、桂南、豫南、上高、晋南等次战役,但除了占领海南岛、南昌、晋南外,其他地区并无进展。自1939年起,日本陆海航空队不断向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衡阳等地实施战略轰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与此同时,日军为保住占领区,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摧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尔后分散兵力占领要地建立据点,逐步削弱并最后消灭八路军。他们在大量伪军配合下,实行三光政策,肆意杀害无辜群众,但八路军在广大群众支援下,艰苦奋战,牵制了日军主力部队,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使日军的进攻没有收到歼灭性的效果,而中国抗战所面临的许多艰险局面也逐一渡过。
台儿庄会战时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
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国民党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分子,对抗战完全丧失信心,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 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充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主要当权派,虽然继续抗战,但已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日,转向防共抗日。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 虽然继续部置对日抗战, 但同时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通过“整理党务”的决定,设立“防共委员会”。6月,蒋介石秘密颁发《共党问题处置办法》。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还作出了由“政治限共”进到“军事限共”的决定。在此前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长期进行包围封锁,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 1月,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包围袭击新四军,对抗战事业造成重大损害,遭到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军民的愤怒谴责和国际舆论的普遍反对。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关头,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不断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重申全党必须贯彻独立自主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并把主要工作方面放在战区和敌后。敌后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方针,进一步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多次围攻和“扫荡”。特别是1940年 8月至12月进行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领导根据地军民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使八路军和敌后战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到1940年底,八路军、新四军等已发展到五十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人口达一亿多,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要战场 1939年 9月,德国向波兰发动进攻,英、法等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 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8日,美国、英国对日本宣战;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同时声明对德、意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二十六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对轴心国共同行动的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次日,蒋介石接受同盟国的推举,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本战区的盟军共同对敌作战。中国战区在太平洋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二百一十多万,在日本本土约三十五万,用于中国战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一百四十万,占总兵力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相当于它南进兵力的三倍多。因而,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中国作为主要战场,钳制了日军的大部兵力。中国军队为了配合美、英军的对日作战,进行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被重重包围,经过十天东突西走的苦战,付出了高于香港作战两倍多的牺牲,才脱离中国军队的包围,反转北退。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同年 3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重大的伤亡及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配合盟军将日军赶出缅甸,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为了把中国占领区变成其稳定的战略后方和兵站基地,对敌后战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毁灭战和连续的“扫荡”,并构筑大量的封锁沟、封锁墙和公路网,对敌后战场进行分割封锁。由于日军的连续“扫荡”和摧残,加上华北地区连年灾荒,致使敌后军民遭到极端严重的困难。至1942年底,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六分之一,人口由一亿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八路军、新四军由五十万人减至四十余万人。部分根据地变成游击区或敌占区。干部损失很多,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和实行了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等一系列正确政策。敌后军民团结一致,克服了严重困难,坚持了敌后抗战,从各方面积蓄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出于牵制日本侵略军的战略需要,积极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向国民政府提供了财政与物资援助,并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1943年11月,美、英两国首脑还邀请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共同协商对德、日作战的计划,并发表了《开罗宣言》。由于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发起国之一。
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 1943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欧洲战场,同盟国转入战略反攻,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在太平洋战场,美军攻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从而转入战略反攻。日本为了挽救其军事上的不利态势,于1944年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由于实行保存实力、避战观战的政策,使它的军队日益腐化,丧失了战斗力,造成国民党军的大溃败,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片国土。日军打到了贵州独山,逼近贵阳。西南大后方人心惶惶,为抗战以来未有的险恶局面。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上的军事崩溃,表明了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的严重危机。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实施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措施,严重地丧失了民心。在经济上,国民党官僚资本垄断操纵,大发国难财,致使大后方经济凋敝,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从而促使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强烈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美国政府为了帮助国民党摆脱危机,派遣赫尔利来华“调处”国共两党关系,致使中国的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化了。
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从1943年夏秋开始在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中,逐步恢复和扩大根据地;并从1944年起乘日军抽调力量于太平洋战场和实施打通大陆交通之际,向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并使敌后战场得到扩大。到1945年春,解放区已发展到十九个,总面积约九十五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九千五百万,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发展到九十一万,民兵二百二十万。
八路军进攻河北抚宁县樊各庄,用机枪扫射日军碉堡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中国的两大政党都在为抗战的胜利与重建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及政策。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抗日战争及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见彩图)。
同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路线,仍然是一条坚持独裁、抵制联合政府、抢夺胜利果实、准备内战的路线。两个大会表明了国共两党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两种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革命的发展。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向中国东北日军占领区进军,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失败。中国军队积极配合盟军的攻势,进行了全面大反攻,日本终于在8月15日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日军投降签字代表向受降官敬礼
中国军民在八年抗战中,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民伤亡一千八百余万人,中国军队伤亡三百八十余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一千多亿美元。八年中,解放区战场毙伤俘日军五十二万七千余人。据日本方面统计,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一百三十三万余人(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中的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一百二十八万三千人。此外,解放区战场歼灭伪军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余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各族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壮烈光辉的篇章。
参考书目
龚古今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83。
罗焕章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后方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