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921年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及其发展,孕育了新的革命因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斗争的新发展,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选择改造中国的道路。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逐步完成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1920年 8月至1921年上半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相继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受全国五十多名党员的重托,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见彩图)。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④联合第三国际。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和李达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开展组织和宣传工作,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等机构,发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并开始对于时局提出正确的主张。
1922年 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中国的出路在于:通过民主革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和民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1923年 6月10~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制定了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坚持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共产党人的直接推动和帮助下,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的有利形式,加强对于工农革命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努力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空前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迅速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有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风暴。
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帮助国民党建立各地方党部,发展组织,加速国民党革命化的进程。在统一战线内部,联合国民党左派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的斗争。在军事上,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推动并支持广东革命政府平定商团和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两次征讨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而与国民党共同进行北伐战争,迅速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占领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取得了重大胜利。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全国民众以各种斗争方式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它推动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猛发展;支持汉口、九江工人及其他革命群众先后收回两地英租界(见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还于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3月的第三次武装起义一举打败军阀部队,解放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建立起上海市民政权(见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然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却没有能够领导全党巩固革命的胜利。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方面都缺乏经验,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右倾错误,从根本上放弃对统一战线、对农民、特别是对军队的领导权,以致当同盟者国民党内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相继发动“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向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进行突然袭击时,中国共产党无力组织有效的反击,遂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在强大敌人的联合进攻下归于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在南京建立起一党专政的国民政府,对全国进行独裁统治。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区的多次起义。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点开始由城市转入农村。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6月18日至 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其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发动百余次武装起义,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至1930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万人,开辟了大小十余块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多次粉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并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胜利。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共产党的组织和工人运动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左翼文化工作者以左联等组织为核心,开展了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的斗争,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化革命战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号召人民进行抗日反蒋斗争,开展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但是,由于王明推行“左”倾政策,从而丧失了组织全国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有利形势。1933年10月,蒋介石继续举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调集一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面贯彻,造成中央红军反“围剿”的失败,被迫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的结果,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遭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少到三万余人,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少到四万人左右。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使党中央和红军得以转危为安,开始步入它的成熟时期。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甩开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历尽艰难险阻,跋涉两万余里,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先后由各革命根据地长征北上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同胞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和由此兴起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张,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实现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号召实行全民族的抗战。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指针。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根据国共双方协议,西北红军主力和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和陆军新编第四军,分别开赴华北和华中前线抗击日军。武装深入敌后,发动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广大的敌后解放区战场,钳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针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倾向,实行又团结又斗争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于国民党顽固派接连制造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坚决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反“摩擦”斗争,屡次击败顽固派的进攻。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原则并执行正确的政策,既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这一大规模的反共活动,又维持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大局。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等民主改革措施;在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团结中间阶级,对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进行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接着,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顽强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从1942年起,开展整风运动,对全党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全党统一了认识,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绝大部分伪军,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了人民军队和各抗日根据地。
1944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全国各阶层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1945年 4月23日至 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总结党成立二十四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对日、伪军发动全面反攻,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相配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成长为拥有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全国性大党,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
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关系急剧变化,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全国人民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团结的道路。1945年 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双十协定》(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6年1月,国民党被迫与中共代表签署停战协定;接着,在重庆举行有各党派的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五项协议。但不久国民党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6月底,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决心以自卫战争打败国民党的进攻,争取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为此,制定了以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内容的军事原则。战争初期,在人民革命力量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方,以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用“小米加步枪”相继粉碎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边区及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相呼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也日趋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当局陷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整党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在进行革命战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多方面的争取和团结工作,并引导其中的一些人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逐步抛弃企图走“中间路线”的幻想。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至1949年1月,接连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元旦,中国共产党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针对蒋介石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发表的“求和”声明,1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八项和平条件,作为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拥护。同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会制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并规定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月20日,国民党当局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9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制定并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一系列的具体政策,从而日趋成熟,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长期革命经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记录,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实行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加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陆续解放全国大陆和沿海岛屿,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外)(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国家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及其他社会改革运动,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变,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截至2000年底,中共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其中女性党员1119.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北京,1987。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北京,1951。
郝梦笔、段浩然主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8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下一篇:《中国古代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