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 >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浏览次数:

    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不服他的管制,便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宦官代笔,宦官的权力更大了。

    有一年,皇宫要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蔚音yù)地方的一个二流子,名叫王振,年轻的时候读过一点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便在县里当了教官。后来因为犯罪该判充军,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了宫,从而免了罪罚。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王振粗通文字,所以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贪玩,王振就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玩得高兴。

    明宣宗一死,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承皇位,这就是明英宗。王振当上了司礼监太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年少好玩,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朝廷大员谁敢顶撞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被充军发配。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王振的权力可以说是顶了天了。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瓦剌(音lā)部已经强大起来。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而且还将进贡的马匹减少了,于是就削减了赏金。也先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也先被激怒了,他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溃不成军。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明英宗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大同离王振家乡蔚州不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家产受损失,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和侍郎是军事部门的正副长官)邝埜(音kuàng yě)和侍郎于谦认为朝廷准备不够充分,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听,不管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音chéng)王朱祁钰(音yù)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跟王振、邝埜等官员一百多人,带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开去。

    过了几天,明军的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打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也纷纷溃退下来。明军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时,太阳刚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即使瓦剌军来了,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想着落在后面装运他家财产的几千辆车子,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不久,明军就遭到了瓦剌军兵的伏击。明军毫无斗志,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和被乱兵踩死的明军不计其数,邝埜在混乱中被杀死,祸国殃民的奸贼王振也被禁军将领樊忠一铁锤砸死。明英宗做了俘虏。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做“土木之变”。

    经过这一场战斗,不仅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多半,明王朝大伤元气,而且北京也受到瓦剌军的威胁。

    

穿罩甲的提督 明

    随着火器的广泛使用,明朝的军服质料和设计也随之变化。为了便于操作火器,不便行动的铁甲被轻便铠甲取代。

    

土木堡之役示意图

    

手铳 明

    

明将官胄甲穿戴图

    明朝的新式铠甲主要有锁子甲和布面甲两种。锁子甲是用小铁环编成,布面甲由棉布和甲片制成。这两种铠甲都非常轻便,并能有效地抵御火铳的攻击。

    

青花人物纹罐 明正统

    

掐丝珐琅菊花螭耳熏炉 明

    

智化寺山门

    英宗曾在寺中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供奉王振塑像。后被毁,但寺名保存了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郑和下西洋

下一篇:于谦守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