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夺得皇位后,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安稳,那就是皇宫大火扑灭之后,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出心腹大臣,去各地秘访建文帝的下落,但是这件事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问仙。
后来,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于是,他就决定派一支队伍,出使国外。他想到跟随他多年的宦官郑和,是最合适的人选。
郑和,本姓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里。郑和小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过外国的一些情况。后来,他进宫里当了太监。明成祖见他聪明能干,很信任他,还给他起了郑和这个名字。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指的是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驾驶六十二艘大船,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和第一次出海,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他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许多国家见郑和带了那么大的船队,而且态度友好,都热情地接待他。
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来。西洋各国国王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各国的使者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合不拢嘴。
后来,明成祖觉得没有必要再去寻找建文帝了,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中国的威望,又能促进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有很多好处。所以从那以后,明成祖一次又一次派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先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岸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同一年,明成祖得病死了。当他第七次出使回来后,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花费太大,便把出外航行的事业停了下来。
郑和下西洋海船复原图
郑和船队最大的海船长44丈4尺,宽18丈,立九桅,挂十二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短宽型船体的设计,体现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行驶起来平稳安全。船队航行中兼用天文与水罗盘导航。
明代罗盘
郑和像
郑和石碑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泉州吴山伊斯兰圣墓行香祈求航海平安时立。
铜钟 明
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第七次远航“西洋”时在福建铸造了这口铜钟。此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保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