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人物朝代故事 > 铜元

铜元

    清末用新式机器铸造的铜质硬币。采用银元的形制,中间无孔。俗称“铜板”。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广东首先开铸铜元。每枚重二钱,正面内缘铸有“光绪元宝”四字,外缘左右铸满文“宝广”,外缘上下是汉文“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背面中央是蟠龙花纹,外缘上下铸有英文KWANGTUNG ONE CENT(广东一分)字样。此后,圆形无孔的铜元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圆形方孔的制钱。

    清末铜元可分为“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两大类。后者为宣统年间所铸。钱面中央铸“大清铜币”四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省名或地名,上端有“大清铜币”满文,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列“户部”二汉字,上端为“当制钱×文”。钱背中央铸蟠龙,上端铸“××年造”,下端英文“ 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字样。根据1905年颁布的《整顿圆法章程》规定,清末铜元的面额为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等,即分别换制钱一至二十文。铜元的金属成分为铜95%、铅5%,或铜59%、铅40%、锡1%。二十铜元重库平四钱,当十重二钱,当五重一钱,当二重四分。五等铜元中,以当十铜元最为通行,约占各种铜元总额的97%左右。

光绪元宝

大清铜币

    新铸铜元制作整齐精巧,初时颇受大众欢迎。由于当时铸造当十铜元一枚,成本只需制钱六枚,大利所在,各省纷纷设局购机开铸。1903~1908年,各省所铸铜元已达一百二十亿枚以上。巨额铜元泛滥市面,一方面很快地将制钱驱逐出流通领域,同时也引起了铜元的贬值。1902年在上海,铜元与银元的比价为八十比一,至1911年(宣统三年)降为一百二十三比一。

    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国币条例》,确立了银本位制,铜元的法偿能力遂正式受到限制,定为辅币。但是由于北洋各地军阀滥铸铜元辅币,铜元的重量、成色、板别非常混乱。至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以后,铜元的面额成色才趋划一,旧铜元多被销毁禁绝流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铜铁器

下一篇:统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