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像 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教的创始人,在新教信仰和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间:16世纪前后
●地点:欧洲
●关键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
入选理由: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蔓延,标志着控制了欧洲1000多年的教会势力的彻底没落,也导致了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脱颖而出,与天主教、东正教共同组成了基督教的三大教派。
◇史海经典
1517年4月的一天,在布满车辙的道路上,挤满了来自周围村子里的农民。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德国城镇维登堡涌去。在维登堡广场中央,红衣主教特策尔已搭起了一个讲坛,上面树起了一个带有教皇像的大十字架。绣着金线的天鹅绒软垫上放着几份证书,证明这是经过教皇授权的。讲坛旁摆着一个橡木做的钱柜。
原来,罗马教皇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借口,正派手下人分赴德国各地兜售所谓的“赎罪券”。
很快,维登堡广场上已经挤满了农民和市民。特策尔的演讲开始了:
“孩子们,上帝是仁慈的,他在人间的代表——教皇陛下,派我来这里为你们赎罪。”
“人类犯的滔天大罪一天有多少?一年有多少?一生有多少?真是无穷无尽!罪人要在炼狱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可是只要有了这些‘赎罪券’,就能免除全部惩罚。”
见人们半信半疑,主教又干咳了几声,继续说道:“请把购买赎罪券的钱币投到这个柜子里吧!钱币落入钱柜,灵魂进入天堂!”
一些虔诚的教徒听了主教的话后,哆嗦着从口袋里摸出钱,投入钱柜。然后,小心翼翼地收好“赎罪券”。
也有人在悄声议论:“胡说!我们可不能上当!这是骗钱的把戏。”
●马丁·路德
几个月过去了,这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聚起了更多的人,他们不是来做弥撒的,而是来看教堂大门旁边贴出的一张文告:
“关于赎罪券的效能……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增加的只是教皇的贪婪……”
“教皇是最富有的人,他比伊朗高原米底国王还富有,为什么他自己不出钱造教堂呢?为什么要穷苦百姓筹集募捐呢?”
……
每念完一条,人们便齐声叫好。神父挤进人群,看到文告的作者署名“马丁·路德”,立即去向主教报告了此事。
1483年,路德出生在德国埃斯勒本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21岁那年,马丁·路德刚拿到硕士学位,正要按照父母的心愿从事法律行业。他是在取悦父母,但他常常感到神的愤怒在他头上晃来晃去。“你怎样才能虔诚到,令圣洁的神心满意足呢?”他常这样自问。
一天晚上,当路德回法学院时,突然遇到一场雷暴,闪电撕裂天空,他跪地哀求神饶命,并起誓愿意进入修道院以报答神的恩泽。两个星期后,他果然履行承诺,这一举动令他的父母非常失望。
在修道院学习3年后,路德得到了神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又继续任教和学习,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几年后,他被调到维登堡,担任当地一所新建大学的《圣经》研究讲师。路德曾代表修道院访问过罗马,亲眼目睹了罗马教廷的腐败、高级教士生活的奢华,他没想到圣洁之地会那么肮脏。他对罗马作了这样的描述:“如果有地狱的话,那么罗马就是地狱,基督徒愈接近罗马,就愈会变坏。”
按天主教的说法,教徒用双膝跪地爬上“圣梯”台阶朝圣,每爬一级就念一次“主祷文”,这样就可以获得赦罪的功德。但是当路德膝行还没有到顶之时,《圣经》的话照亮了他的内心:“义人必因信得生。”他醒悟后就立即起身,走下阶梯去了。
当时教廷腐败,既对德国教会任意课税,又随意干预圣职的授任,被剥削的农民和市民大多对教会深感不满。1517年,教皇又派人到德国售卖赎罪券。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钉在维登堡教堂的木门上米揭露教廷的罪状。《九十五条论纲》一贴出来,人们争相传抄,精明的书商又将它印成小册子出售。路德的小册子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西欧。社会各界群情激昂,到处都在议论着路德的主张,发泄着内心对教会的不满,“赎罪券”更是无人问津了。
消息传到罗马,罗马教皇派教廷驻德国的特使劝说路德,要求路德承认错误,放弃自己的观点,但遭到路德的拒绝。教皇十分恼怒,派神学家埃克前往德国与路德进行辩论,以证明其有罪。
1519年6月,在维登堡大学200多名学生的护卫下,马丁·路德来到莱比锡,与埃克展开了一场公开的辩论。马丁·路德认为,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所以都会犯错误。他还勇敢地为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翻案。在路德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埃克狼狈地败下阵去。
1520年,路德写了3篇划时代的论文——《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矛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廷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的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会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
1520年6月15日,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宗教改革之火由路德燃起,逐渐在西欧形成燎原之势。
赎罪券 赎罪券诞生于十字军运动时期,到16世纪初实际上已成为教会搜刮钱财的工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马丁·路德写成《九十五条论纲》,斥责教皇的无耻行径,并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当众焚毁教皇法令 1520年,教皇颁谕革除马丁·路德的教籍,并限他60天内悔改,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以异端论罪。路德接到谕旨后,将它当众焚烧了,宗教改革的浪潮自此汹涌澎湃。
●改革之火的蔓延
在德国,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阶级矛盾的凸现,下层人民强烈要求用一场激烈的革命来浇灭自己心中的怒火。1524年,在托马斯·闵采尔的领导下,德国爆发了一场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由于起义缺乏严密的组织和有效的领导,这场革命很快就失败了,闵采尔也被捕牺牲。
德国之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进行了宗教改革。在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的尼德兰、瑞士、法国南部,宗教改革以群众自发运动的形式出现;在君主专制的英国和北欧,宗教改革由国王自上而下发起。
路德新教很快传到北欧。1527年,瑞典国王发布命令,没收教会财产,限制主教权力,确保新教传教自由。1544年瑞典正式宣布为信仰新教的国家。丹麦国王(当时统治着挪威)也在1536年实行宗教改革。这两个国家的宗教改革采用的都是从德国传入的路德新教。
在西欧,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新教的支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加尔文(1509-1564年)出身于法国皮卡迪一个律师家庭,父亲当过主教秘书及贵族的法律顾问。加尔文14岁去巴黎读书,学习哲学、神学,19岁改学法律。1533年,加尔文由于宣传路德的新教而被罗马教会指控为异端,被迫流亡。1535年他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基督教原理》一书。在对待旧教上,他比路德激进,他企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代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信得救”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等级观念,用“因信得救”来取消教皇、主教、神父统治人民的权力。
日内瓦市民上层在夺取政权后,就加紧对市民的控制,强制市民遵奉加尔文编订的《教会信条》、《教理问答》,连生活方式、娱乐等都加以干涉。加尔文帮助日内瓦建立起一个加尔文教派的神权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内不允许有其他新兴教派存在,西班牙人文主义学者、发现心肺之间血液循环的塞尔维托就因教义上的分歧,被加尔文下令处死。
1534年,在英王亨利八世的授意下,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国王取代教皇成为教会最高首脑。改革后的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但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形式,被称为“英国国教”。加尔文教传入英国后,许多人要求教会摆脱国王的控制,于是又出现了清教徒运动。
▲加尔文像 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和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教派的创始人。加尔文对新教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在理论上奠定了归正宗的基础。他的神学名著是《基督教要义》。
◇延伸阅读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德国、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下一篇:无敌舰队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