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印度河文明雕像 古印度的青铜雕像以舞女、农夫等平常人为主,造型抽象,线条简练。
●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地点:印度河流域
●关键人物:雅利安人
入选理由:
如果说埃及之美在于金字塔的雄伟和法老金面具的华丽,巴比伦之美在于空中花园的浪漫和泥版文书的朴实,那么古印度的魅力就在于神秘,一层薄薄的面纱使她永远都隐藏在含蓄、优柔与沉稳之中。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靠喜马拉雅山,南濒印度洋。印度河从白雪皑皑的高山地带俯冲下来,不断送来养料。古印度千百年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成长,偶而有“野蛮”的民族穿过大山豁口来到这里,以战争的方式同土著人发生碰撞、交融,共同缔造了独具特色的印度文明。
◇史海经典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哈拉巴以南600千米处的地方发现了摩亨佐·达罗遗迹,这里出土的文物与哈拉巴的出土品非常相似,这使人们想起了50年前在哈拉巴的发现。其实早在18世纪人们就发现了哈拉巴遗址,但一直没有重视它。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来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后来,人们在以包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为中心,东西长1600千米,南北宽1400千米的区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考古学家陆续在摩亨佐·达罗遗迹附近发现了许多城市和村落的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相距遥远,一个在印度河上游,一个在印度河下游,但两座城市的布局非常相似,学者们将这种相似的文明统称为哈拉巴文化。据考古学家测定,这些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
●哈拉巴文明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建在高地上的城市。城墙周长约5千米,城里住着3到4万居民。这两座古城分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是城堡区,四周有又高又厚的砖墙和塔楼。卫城中央的建筑物是一个砖砌的大谷仓,占地几千平方米。谷仓下建有通风管道,可以防止谷物发霉。这类通风的谷仓,在古代遗址中是绝无仅有的发现。
下城是居民住宅区,市内街道四通八达。这些街道排列整齐,主干道有10米宽,可以并排通行8辆大车;在十字路转弯处,房屋的墙角都砌成了圆形;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路灯杆,晚上点灯后人们也可以出行;居民住宅内都有水井和庭院。
城里的排水和卫生设施更令人惊奇。每家都建有浴室,浴室的地面被铺成斜面,屋角有砖砌的排水道。让人称奇的是,洗澡水是从屋内的水井中汲出,而这种井在很多房屋内都有。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古印度人竟使用抽水马桶!抽水马桶设在二楼,各家的污水先通过墙壁中的陶土管道流到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然后再流入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许多人家还有从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这样精心规划的城市建设在古代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据考证,哈拉巴文化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500年至前1750年之间,当时这里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人们在这里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工具和武器,还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青铜工艺品。哈拉巴人在河谷地区耕种田地,驯养牲畜,制造陶器,过着富足的生活。种植棉花是古印度人一项重要的发明,他们不但会种,还会把棉花纺织成布。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在哈拉巴遗址中发现了大约500多个象形文字符号。但遗憾的是,这些文字至今还不能解读。印度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成了历史之谜。
在公元前1750年前后,哈拉巴文化神秘地衰落了,没有人知道它衰落的确切原因。有人推测可能是地震、干旱、洪水、内战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外族的入侵造成了哈拉巴文化的毁灭。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并创造了雅利安文明。从哈拉巴文明的衰落到雅利安人入侵有200多年的断层,这200多年便成为印度史上的“黑暗时期”。
▲哈拉巴印章 这种印章一般用冻石作材料,每方20至30毫米见方,其铭文属象形文字。
另一处印度河文明遗址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洛塞尔遗址,根据出土文物显示,也属于哈拉巴文明。整个城镇都用大小比例统一的泥砖砌成。5000年前,这里曾经是印度河城市文明重要的手工业中心和贸易港口。
●雅利安人入主印度
雅利安人(梵文:“高尚”)属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他们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长头多须,高鼻子,蓝眼睛,浅色头发,原居于今天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被认为是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最初的雅利安人是游牧部落。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不断向外迁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公元前2000年左右,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与此同时,另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也是从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另一支雅利安部落从里海西岸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后在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和加喜特王国,居民被称为米坦尼人和加喜特人。后来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则定居在这一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被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而最先进入伊朗高原的一部分雅利安人则继续向东南方向迁移,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来到印度河流域。
在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遇到了土著达罗毗荼人的顽强抵抗。雅利安人具有游牧民族的野蛮、勇敢和剽悍,很早就进入了青铜时代,拥有非常精良的武器,印度河流域土著居民简陋的铠甲,怎能抵挡住雅利安人的利剑呢?经过漫长的战争,雅利安人最终征服了这片土地,成为印度河流域的新主人。战争、屠戮、毁灭和奴役成为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的主题。
好战的雅利安人没有专门把征服和胜利写成历史,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对神祇的崇拜和歌颂上,祈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于是我们只能根据宗教典籍《吠陀》提供的线索去推断那个时代亦真亦假的事迹。《梨俱吠陀》的颂诗、《耶柔吠陀》的散文、《娑摩吠陀》的唱词和《阿闼婆吠陀》的咒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神明的形象和他们令人畏惧的法力,暗示连年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变迁,映射当时社会少女献身、敬牛为神和畅饮苏摩酒的奇风异俗。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吠陀时代”。
▲创造之神梵天像 梵天是印度教里的创造之神,据说梵文就是他创造的。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虽然在文化上落后于印度土著居民,可他们却蔑视当地的土著人,将土著人称为“达萨”,意为“敌人”。他们嘲笑达萨是“黑皮肤的人”,“没有鼻子的人”。后来,经过无数次的战争,雅利安人逐渐征服印度,战败的达罗毗荼人被雅利安人所奴役。“达萨”的意思也从敌人转变为奴隶。于是,在古印度出现了最早的等级区分: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和黑皮肤的达萨。这可以说是种姓制度的起源。
种姓一词的原意是“品质、颜色”,在古印度的梵语中叫做“瓦尔那”,所以种姓制度也叫瓦尔那制度。在征服的过程中,雅利安人也分化为几个阶层:祭司贵族、武士贵族和一般平民。为了便于统治,雅利安统治者按肤色和出身,在印度建立了一套种姓制度。
按照种姓制度,印度人被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由原来主持祭祀的贵族发展而来,以祭司为职业,掌握神权,能主宰一切,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原来的武士发展而来,都是军事贵族,可以做国王和各种官吏,掌握军政大权,但刹帝利的地位要比婆罗门低一等级;第三等级叫吠舍,都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纳税,用来供养婆罗门与刹帝利;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他们大部分是以前的“达萨”,不过也包括一些被剥夺了公民权的雅利安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
为了巩固和加强种姓制度,印度的统治者制定了许多“达磨”(即法律)。规定每一种姓的人只能从事自己的职业,严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为了维护高级种姓的纯洁性,法律规定同种姓的人才能结婚,低种姓的男子绝对不能娶高级种姓女子为妻。
▲在恒河中洗浴的印度人 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他们相信清晨在恒河中洗浴可以洗清罪恶,驱除疾病。
▲婆罗门妇女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各阶层中地位最高。
◇延伸阅读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人创造了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古印度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预示着哈拉巴文化的终结,并且雅利安人建立起了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在随后的3000多年中,种姓制度深深地影响着印度人民的生活。古印度人创造的宗教文学、数字符号等也影响深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